清憩白酒:年少不知酒滋味

清憩白酒一直在思考如何将传统白酒结合场景需求更好地推广给年轻人。核心是品质,抓手是差异化优势,根本还是要去慢慢改变年轻人对于传统白酒的刻板印象。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初次接触白酒都会觉得辣口难喝,以及白酒下肚后的腹部灼热不适感,和大多高度酒一样,年轻人喝白酒的方式除了在输掉酒桌游戏时的大口灌酒,很少懂得细细感受其中滋味。


随着人们年龄的增长,白酒的社交价值逐渐凸显,同时它也承载了深厚的情感价值。当年轻人逐渐积累社会经验并成长为更有深度的个体时,他们对于高品质白酒的丰富口感层次也将更加欣赏。或许白酒并非将永远失去年轻人,而是这些年轻人年少不识酒滋味,再饮已是酒中人。

我们对白酒建立起来的认知离不开成长过程中的四种记忆。



01

白酒初体验,童年的好奇与不解


我们对白酒的初识,应该都是源自于童年记忆中那些酒桌上的玩笑。或许是父辈们善意的用矿泉水哄骗我们品尝,或是用筷子蘸酒让我们试味,这些场景构成了我们对于白酒的初次理解。由于我们尚未掌握抿酒的技巧,常常以直接倾倒的方式将酒倒入喉中,那种辛辣、上火的感觉,如同一点即燃的烈焰,使我们对其产生了一种本能的排斥。大人们看着我们因酒而引发的窘态,总是忍不住笑出声来,这一幕幕都深深刻印在我们的脑海中。正是这些初次接触白酒的体验,让我们对这种成人饮品产生了既好奇又畏惧的情感。



02

再饮白酒,成人礼的痛苦转折


很多人第二次喝都是在大学,尤其是江小白出来后,我们把白酒当成自己的成人礼必须要完成的一步,将头发梳成大人模样,穿上帅气西装,年轻人喝白酒的方式除了在输掉酒桌游戏时的大口灌酒,很少懂得细细感受其中滋味,同时也因为年轻人舌头敏感度的原因,再加上没有形成自己的白酒消费和饮用习惯,很多时候都买江小白以及其他调制白酒,导致上头、呕吐、第二天还有浓重的酒味儿。因此,我们常常发誓再也不喝白酒了。



03

商务酒局,让白酒索然无味


第三次接触白酒,可能就是同事聚会或者是商务宴请,在偌大的酒桌上,佳肴丰富,但我们往往无暇去品味美食,对面前的白酒也是一样的。同样,在商务酒局中,作为新人,我们需要接受忠诚度测试,学习和实践商务礼仪和饮酒文化。我们得学会敬酒、打圈,白酒下肚后,还得再用啤酒透一透。整个饭局下来,把自己搞的精疲力尽,努力在成人后的世界里扮演着角色,真的好累,再好的酒水,在这种场景下都是索然无味的,静静地等待第二天身体的不适。每次都发誓不参加、不喝酒,但是每一次又身不由己。



04

礼品白酒,送礼的仪式、疏离的自我


在社会角色定位后,接触白酒更多地是选择包装好看和知名品牌送礼使用,送岳父、送领导、送长辈,到了超市看着包装玲琅满目,对于不懂白酒的人来说,似乎选择包装精美、奢华的酒才是上佳之选。在挑选白酒时,不仅要看品牌和价位,还要掂量着送礼的份量。这一刻,你觉得白酒是一种身份和体面的象征。然而,这一次你觉得白酒不属于自己。


追求适口性”“轻松”“微醺是年轻人追求酒水的诉求,年轻人喝酒的核心诉求,是在放松的环境下实现微醺,以达到社交目的,但同时又希望不影响第二天的工作生活。


我们其实想要的是一种松弛感

酒不仅是社交氛围的活跃剂、情感的催化剂,于年轻人而言,喝什么酒更像是一种身份的象征。不同的品类,被年轻人赋予了不同的认知标签,其中,白酒和黄酒均显著被认同为是上一代喝的酒,其实白酒文化的形成需要更轻松愉悦的场景,就像下班后街角的酒馆,进去喝一杯精酿、一小壶米酒或者清酒,度数低、好入口、微醺很舒服。酒应该给我们带来的真实,应该是简单、温暖、放松、美好的,这才是我们最需要的微醺状态。


打造年轻人的适口白酒

工艺:清憩⽩酒场地近汾河流域500⽶,处于天然黄金酿酒区,酒厂拥有近30年的酿造历史,是多家名酒的基酒供应商。清憩⽩酒的酿造过程由汾酒⼚有近30年酿酒经验的师傅亲⾃把关,坚持传统清香型白酒酿造工艺,经56天两次发酵,以期实现质量安全和⻛味最佳的完美平衡。


口感:清憩⽩酒为了更适合⻘年⼈的饮⽤,选⽤42度低度酒⽔,精⼼调制「2年基酒搭配10年、30年⽼酒」,其中的30年酒取⽤1982年份⽼酒。近百位体验官评测认为,清憩⽩酒闻⾹清⾹纯正,⼊⼝清甜柔和;回味⼝感清爽;尾调有淡淡苹果⾹,⼝感清爽。


场景300ml规格适合2-3⼈饮用,让清憩⽩酒与传统饮酒场景有区分,让⽩酒不再专属于商务宴请,⽽更适宜朋友间的⼩聚微醺,每⼈3两或2两,微醺状态佳。


设计:为了表达清憩白酒简单”“有趣”“品质”“休息”“放松的理念,在颜色搭配和设计思路上,摒弃了传统白酒的包装和色彩,大胆选用黑色、白色、灰色低饱和度,整体协调简约高级,大家都说,这是像矿泉水一样的白酒,我们也希望看到清憩,不会有负重感和压力,希望给大家带来轻松和愉悦。


聚焦轻饮、口感柔和、包装简单、场景多样,其实是年轻人逐渐接纳白酒的过程,需要做的还有很多。